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征编研究>党史探究

试论黎平会议的历史主动精神

作者:吴隆文     来源: 本站     发布时间: 2022-12-01 14:42:28  点击:291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①这一伟大号召,极大地鼓舞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决心和斗志。

  坚定历史自信,必须弘扬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翻开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我们党总是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把握历史主动,勇担历史使命,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断把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推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在百年奋斗中,培育形成了一系列各有特点的革命精神,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这是激励今人不懈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②”而黎平会议体现出来的历史主动精神,至今仍然激励着我们踔厉奋斗、勇毅前行。

  黎平会议是中央红军长征期间,党中央在黎平召开的第一次政治局会议。这次会议采纳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放弃前往湘西北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师的原计划,调整为前往以遵义为中心的贵州北部。会议形成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的决定》,改变了战略转移落脚点,重拾实事求是和独立自主作风,在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黎平会议体现出来的历史主动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黎平会议清醒地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所处的历史方位

  1934年,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于10月开始突围长征。“中央红军这次进行转移,是为了到湘西去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在那里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③中央红军在通过国民党军第三道封锁线时,蒋介石已经判明红军西进的战略企图,并调集15个师近40万军队,一方面协同广西军阀尾追红军,一方面电令贵州军阀在锦屏、黎平一线阻击红军西进,准备在湘西围歼中央红军。由于“左”倾领导者的错误指挥,中央红军血战湘江突破敌人的第四道封锁线后,中央红军已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人减至3万于人。“湘江一仗,宣告了‘左’倾冒险主义军事指导的破产。血的事实逐步使大家认识到,只有改变‘左’倾冒险主义军事领导,红军才能取得主动,长征才能取得胜利。”④“为了改变博古、李德原定的战略方针,在政治局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大多数同志,要求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中央红军的战略方针。”⑤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当时所处的历史方位。这一历史方位要求党和红军必须摆脱“左”倾领导者的冒险主义军事指导,改变党的组织形式和领导方式,放弃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改向黔北进军,争取主动,改变危局。黎平会议的召开,可谓顺应时局,正当其时。

  二、黎平会议牢牢地把握住了稍纵即逝的历史机遇

  “蒋介石所安排的湘江战役,主要目的除妄图消灭中央红军外,还不忘排除异己。”⑥为此,也引发了国民党军与桂军、湘军、黔军等的矛盾。各路军阀既要反共,又要防蒋,各怀鬼胎,貌合神离,不能集中全力对付红军。在黔军内部,也是派系众多,矛盾重重,给了红军各个击破、争取主动的机会。为此,1934年12月18日,党中央在黎平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根据敌军已在湘西布下重兵,并在黔东北集结的严重情况,坚决主张放弃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建议中央红军继续西进,在川黔边建立新苏区。”⑦会议“接受了毛泽东的正确意见,并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⑧决定指出:“政治局认为新的根据地区应该是川黔边区地区,在最初应以遵义为中心之地区,在不利的条件下应该转移至遵义西北地区。”黎平会议决定向贵州转兵的战略方针,避免了党和红军覆灭的危险,揭开了伟大历史转折的序幕,中央红军和中国革命走上了伟大历史转折的起点。黎平会议趋利避害、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是党和红军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化危为机、化险为夷的生动体现。黎平会议后,中央红军改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战略上逐渐取得主动,行动上逐渐独立自主。在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扩大会议。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解决了当时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三、黎平会议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历史使命担当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黎平会议的成功召开及其确定的战略行动方针,也是通过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取得的。张闻天曾经回忆说:“长征出发后,我同毛泽东、王稼祥二同志住一起。毛泽东同志开始对我们解释反五次‘围剿’中共中央过去在军事领导下的错误,我很快地接受了,并且在政治局内开始了反对李德、博古的斗争,一直到遵义会议。”⑨周恩来也指出:“从湘桂黔交界处,毛主席、家祥、洛浦即批评军事路线,一路开会争论。从老山界到黎平,在黎平争论尤其激烈。”⑩据长征时期担任周恩来警卫员的范金标回忆说:“会上吵得很厉害,总理批评了李德……总理把桌子一拍,搁在桌子上的马灯都跳了起来,灯都熄了。”一向温文尔雅的周恩来都拍了桌子,可见黎平会议争论的激烈程度。从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张闻天这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精神品格,感受到了他们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以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矢志奋斗的历史使命担当。黎平会议决定向黔北进军,为中央红军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遵义会议完成伟大转折打下了基础。

  黎平会议虽然过去了80多年,但黎平会议体现出来的历史主动精神,至今对我们仍然具有借鉴意义。我们已经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走上了新的赶考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⑾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只要我们善于弘扬历史主动精神,继续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自觉、掌握历史主动、勇担历史使命,增强机遇意识,保持战略定力,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我们就一定能够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吴隆文)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