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红色足迹>红色故事

三个银元的故事

来源: 本站     发布时间: 2024-08-13 15:33:11  点击:10359    


旧州的杨大妈好久没见到女儿,于是做了升(折合四斤)糯米饭,走客去了。她本来去一晚上就回来的,可是女儿不肯,一住就是一场(六天为一场)。至于她离家以后,寨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就不知道了。

回来那天,大妈还没有进寨,就看到寨上寨下到处都是兵马,是咋回事?她发毛倒竖,正在踟蹰间,忽然在她身后传来了和气的声音:“大妈!你老人家哪里来?是回家去的吧?”大妈回过头来一看,对她说话的是几个穿着灰色衣服的兵,更是害怕起来。一个战士忙上前解释说:“大妈!别害怕。我们是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大妈由于心慌,也没全听懂战士们说些哪样,但看他们个个张着笑脸,心神慢慢安定了下来。有几个战士争先恐后给大妈挑女儿送来的东西。大妈多么不放心呀,但又不好拒绝,只好让他们挑了。一路上,战士们向她问长问短。这一切,使大妈深深感到,这些兵与过去看到的大不相同了。所以他们所问的,尽自己知道的做了答复。

到了门口,杨大妈从包里取出钥匙打开门,让大家进屋坐。这时,一个战士端详了一下神龛上退了色的红纸,叫道:“哟!大妈,你家原来也姓杨呀!”“是罗!”大妈应着。那红军自我介绍道:“我家也姓杨,我们是家门喽!我叫杨再明……”旁边一战士纠正似地说:“我们都是一家嘛!”说得大家哈哈大笑。后来,大妈听说红军要在这里住几天才走,便无论如何要战士们搬进她家来住。战士们经领导的批准,从另一家搬了进来。杨大妈之所以让他们住进来,原有两种想法:一想听听战士们讲些世面上从没听到过的新鲜事儿,二想借此机会认一个干儿,以弥补没生过儿子的“过失”。

一天,杨大妈和战士们一起,到沙坝分土豪的浮财回来。不知咋个的,她突然哭了,而且哭得很伤心。当战士们了解到大妈的心事后,都相争着给她当干儿子。这下可把大妈难住了。她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一个战士开口说:“大妈!我们都在这里,都愿做你的儿子!”“你们都是好样的!”大妈说:“不过,我家姓……”说到姓,战士杨再明毫不犹豫“扑通”跪在大妈的面前,喊了声“妈!”杨大妈就这样有了干儿子。

杨大妈得红军做干儿子后,高兴极了。逢人便说她收了个干儿子。为了表表穷人对亲人的一点心意,她就去把邻居几个老大妈组织起来,看到战士的衣服脏了,就主动拿来洗,发现有破的地方,就用针细致地补上。看到战士们鞋子穿烂了,她就去串联其他妇女一起来为他们做鞋……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大妈虽然忙得头昏眼花,但心里总是乐滋滋的,总算为亲人做了点好事。

然而,战士们却有些不安了。不让大妈做吧,她就不高兴。要想帮个忙又插不上手。大家深深地感到,她老人家的的确确像亲娘一样亲。过后,大家商量了一下,准备在离别之前,留点东西给她老人家,但都觉得身上所有的,除了枪弹外,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最后,一个战士说:“我看大妈无钱买盐,大家不如把月薪凑点给她!”这个意见得到大家一致的赞同,于是就七拼八凑起来。并把凑起的苏维埃纸币,在临时银行兑换了3块银元。不过,大家知道,要是把银元交给大妈,她是万万不会收的。大家很为难,不知如何才能把银元送到她手里。

正在这个时候,上级下达了“集合待发”的命令。战士们顿时忙碌开了。杨大妈听说亲人们要走,脑子“轰”一下炸开了,心里非常难过。但她知道,想留也是留不住的。她擦去眼角上的泪珠,和穷人们一道,把亲人送了一程又一程。

当杨大妈辞别亲人回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她无心生火,就顺便到碗柜里取早上的剩饭来填肚。奇怪!当她伸手去取碗时,手指触到凉冰冰圆圆的东西,取出来一看,是3块白花花的银元。按说大妈得了银元应当是高兴的,可她不是这样,手里拿着银元,眼泪却不停往下掉。因为她知道,亲人们的生活本来够艰苦的了,如今却把仅积下的钱放在碗柜里,他们将用什么呢?“唉……”她叹了一口气,然后找来一块布,小心把它包好,放入衣柜里。

日子不管多么难打发,杨大妈总是舍不得把亲人们留下的银元用掉。每当苦闷的时侯,大妈就去把它取来看。她一看到银元,就像与亲人见了面,可是当她抬眼看四周时,什么人也没有。她多么希望他们快点来呀!

她天天盼,年年盼,盼望的日子终于来到了。1949年秋天的一个早上,“红军回来了!红军回来了!”的欢呼声响彻整个山寨,人们奔走相告。杨大妈高兴极了!她急忙从衣柜里把3个银元取了出来,双手捧着来到寨边,交给人民解放军,作为见面礼。

(摘自红色黔东南故事丛书《红军故事荟萃》)

上一篇:侗族诗人杨和钧 为救红军献生命
下一篇:陌生的“生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