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动态之窗>县市工作

创新宣讲方式,让党史文化绽放新活力

来源: 本站     发布时间: 2023-07-20 10:20:46  点击:957    

  2023年7月13日下午,黎平会议与长征精神传承—贵州“党史宣传1+N”首场宣讲活动在黎平县政府政务中心三楼会议室展开。此次活动由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主办,黎平会议纪念馆和中共黎平县委党史研究室承办。宣讲人分别为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省社科联副主席、贵州省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余福仁,黎平会议纪念馆馆长、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张中俞,黎平会议纪念馆研究与陈列部副主任胡宗瑜。三位宣讲人就红军长征在贵州、在黎平历史和黎平会议、遵义会议的重要性以及长征精神等进行逐一讲解。

  首先,余福仁讲述了红军长征的原因,开始的时间,经过的线路以及行走的路程,在这过程中突出了红军长征中的艰苦以及长征精神的内涵和重要性,强调人们应牢记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勿忘历史。

  其次,张中俞强调了长征中召开的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遵义会议的重要性,指出了遵义会议作为我党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会议,在生死攸关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一次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同时,张中俞还总结了四渡赤水的特点,分别是:避实就虚、金蝉脱壳、声西击东、惊天逆转。此外,突出强调黎平会议的四个新时代价值观(体现独立自主、坚持实事求是、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指挥枪)和三点启示(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勇于担当)。最后,得出了“方向坚定不移、方法因地制宜”的结论。

  最后,胡宗瑜讲述了两个体现军民鱼水情的历史事实。一是黎平商人谢名贵救治受伤红军的故事。1934年12月19日,谢名贵带领即将撤出黎平的红军前往三什江地西路口后才返回家中。当红军大部队已撤离黎平县城时,他遇见了一名无法跟随大部队离开的受伤的红军。随后他将那名红军藏在家中,躲过了县保警队的数次搜查。二是一件毛衣的故事。1934年12月,毛泽东随部队行经过剑河中都陡寨村,遇到了一位带着孩童的苗族老婆婆,因饥寒交迫而晕倒在路边。当时毛主席看到这个场景,就把自己身上的毛线衣脱下来并从行李中抽出布被单一条送给老人,还安排红军给她一斗白米。这两个故事生动地体现了红军与人民的“鱼水情深”。

  此次宣讲活动牢牢把握住了“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把红军长征在贵州、在黎平的历程讲得生动、鲜活,使得黎平会议的新时代价值与长征精神深入人心。

  党史宣讲采取“1+N”的方式,党史专家把传统“独唱”的个人宣讲方式变为“小合唱”的多人宣讲方式,让党史宣讲方式更接地气、更有活力,让党史文化绽放时代光芒。

  (黎平会议纪念馆)


上一篇:凯里市委党史研究室开展“双拥”工作成绩显著
下一篇:剑河县史志办为贵州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红色记忆寻访团”讲述剑河红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