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动态之窗>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以党史成果转化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落实

作者:吴隆文     来源: 本站     发布时间: 2022-11-29 09:36:10  点击:124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①而历史认知是历史自信的重要基础。对历史进程的认识越全面,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历史智慧就越丰富,历史自信就越坚定,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是坚定历史自信的理论支撑,百年奋斗的重大历史成就是坚定历史自信的实践依据。只有通过对党百余年奋斗历史的深入学习和研究,才能深刻领悟历史规律,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

  加强党史研究、丰富党史成果,是提高历史认知的重要一环。而提高党史成果转化,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落实,是党史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试就以黔东南州为例,就党史部门如何抓好党史成果的转化利用,奋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落实,提出如下浅见。

  一、黔东南州党史成果转化取得的主要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黔东南州党史部门聚焦主责主业,突出资政育人的根本任务,持续强化党史研究,不断推动成果转化,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创造了黔东南州党史工作的黄金十年。

  在党史基本著作编纂方面,先后编纂出版了《中国共产党黔东南州简史》《中国共产党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历史第一卷(1921—1978)》,完成了《中国共产党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历史第二卷(1978—2012)》编纂送审工作。

  在重点党史专题研究方面,编写出版了《红军长征转战黔东南史话》《贵州革命史话·黔东南卷》《贵州改革开放四十年丛书.黔东南卷》《奋进发展的贵州(1949—2019)·魅力黔东南》,完成《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在贵州的伟大实践》黔东南专题卷的起草和图文资料征集工作。

  在党史人物研究及其历史传记方面,编写出版了《镇远古城走出来的革命斗士周达文》《杨至成传》《红军师长龙云》《三穗红色档案》,组织开展了毛泽东长征在黔东南史实研讨和胡锦涛、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黔东南的史料征集工作。

  在重大党史研究课题方面,完成了《法国传教士勃沙特与红六军团长征》专题研究,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宣传专项引导资金2021年度项目《黎平会议新时代价值研究》顺利结题。

  在资政课题研究方面,编写出版了《凯麻同城化发展》《集群发展之路—黔东南州产业园区建设纪实》《美丽乡村建设》课题专辑,完成了《新中国70年民族政策在黔东南的贯彻实施研究》《三线建设与黔东南州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黔东南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等。

  在挖掘红色故事方面,编写出版了黔东南红色故事丛书《红军在黔东南》《红军故事荟萃》《抗战故事》《解放与剿匪故事》《红军长征在镇远》《红军长征过锦屏》等。

  在强化党史研究的同时,黔东南州党史部门积极推动党史成果的转化应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革命老区申报和建设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有锦屏、从江、黄平、镇远、凯里5个县市被省委省政府批准划定为革命老区,全州革命老区县(市)达到7个,覆盖人口和土地面积接近全州的60%。2013—2021年,仅锦屏县就获得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项目109个,到位资金4484万元。其中涉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40个,占项目总数的36.9%;资金928万元,占项目总资金的20.7%。这些项目建设涉及农田水利和人饮建设、通村通组公路建设和维修、公路和步道硬化等。从江县在前期已解决洛香镇登岜村活动场硬化、丙妹镇大歹村排水沟建设等民生项目建设的基础上,2022年又将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安排到10个乡镇,重点推进道路硬化、河道治理、村委活动室建设等民生项目。通过实施革命老区建设项目,持续改善革命老区基本公共服务条件,不断推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

  二是革命遗址保护和开发利用取得重大突破。黎平会议会址、镇远“和平村”旧址、黄平旧州革命遗址群,已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3月,榕江县被纳入全国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名单;2020年7月,施秉、锦屏、剑河、台江、黎平、天柱、岑巩7县被纳入全国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名单;黎平县烈士陵园、龙大道烈士陵园分别为全国、省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州境内的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等,已被纳入全国或省、州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基地和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实行免费开放。2021年,全州共争取到上级文物保护、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中央补助资金近5000余万元,其中,黎平会议纪念馆(含会址等)争取到补助资金130万元。

  三是长征文化公园黔东南建设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黔东南州充分利用丰厚的长征文化和文物资源,紧紧围绕“一园两带四点”战略部署,组织编制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黔东南建设区建设保护规划(2020—2023)》,扎实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黔东南建设区建设。目前,“黎平会议核心展示园”系列主题展馆建设和展陈提升进展顺利,已完成黎平红色文化体验基地、黎平中潮佳所至县城长征历史步道等4个项目建设,完成黎平会议会址、中央红军干部休养连旧址等10多个重点文物保护项目修缮,长征入黔纪念园建设(鸡公嘴)工程等17个重点建设项目及4个红军村建设工程扎实推进,台江县皆蒿—施洞镇长征历史步道、锦屏县瑶光毛泽东长征住址修缮2个项目已经启动建设。

  四是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取得重大突破。2020年以来,成功将台江县施洞镇偏寨村、施秉县白垛乡白垛村、黎平县中潮镇佳所村、剑河县柳川镇镇江村申报为中央组织部专项资金扶持的贵州省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2021年以来,各试点村以高质量推进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为契机,以“党旗红、生态优、产业强、农民富、乡风好”的目标,坚持党建引领,大力加强村党支部建设,深入挖掘和开发利用中央红军军委纵队驻地旧址、红军渡口等当地红色资源,加强乡村治理、项目运营管护及人居环境整治,积极发展集体经济,取得了明显成效。如台江县施洞镇偏寨村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人作用,组织村民发展林下养鸡、稻田养鱼、优质稻种植、枇杷等特色产业,多渠道增加村民收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2021年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共实现收入43.94万元。2022年5月,黎平县佳所村、施秉县白垛村、台江县偏寨村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工作已通过省级评估验收。

  五是红色旅游发展取得重大突破。黎平会议会址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100个景点之一;贵阳—凯里—镇远—黎平—通道—桂林线路被列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黎平翘街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黎平县红色旅游发展被评为全国60个红色旅游经典案例之一。从江县岜沙苗寨、黎平县肇兴侗寨、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凯里市下司古镇、丹寨县万达小镇,被作为“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多彩贵州·幸福苗侗”精品线路推出。大力实施“红色旅游+”计划,多措并举盘活红色文化资源方面。如黎平县以黎平会议会址为重点,以中央红军长征路线为主线,依托乡村长征文化遗产,开发了黎平至高屯少寨红军桥、黎平至中潮、洪州红军长征徒步线路,积极推动红色旅游与户外体育、民族文化、农耕文化、自然风光旅游等融合发展。

  二、黔东南州党史成果转化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近十年来,黔东南州在党史成果转化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对党委政府制定重大决策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全州党史成果转化率偏低,与新时代新新征程对党史工作的要求还存在差距:

  一是党史人才缺乏。一方面,党史专业人才缺乏。如黔东南州委党研室2022年上半年在编在岗的12名参公人员中,历史专业科班出身人员仅有2人,中共党史专业院校毕业人员为零。从全州来看,党史干部队伍总体年龄偏大,人员结构老化,中青年党史人才奇缺,党史研究工作后续乏力。另一方面,党史研究人员的创新意识薄弱,他们更多的重视党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基础理论研究,满足于著书立说,而较少地思考社会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没能较好地为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出力献策,导致党史成果较难向实践转化。

  二是经费投入不足。早在2010年6月,中央就已经行文提出,“稳定保障党史部门经费,党史工作经费列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根据工作任务和财力情况,合力安排专题研究、资料征编、宣传教育、学习培训等专项经费。”② 2013年9月,黔东南州委也提出,“重大党史课题研究、资政专题研究、党史基本著作与年度党委执政纪要编写出版、资料征编、宣传教育、革命遗址保护、烈士纪念设施维护、革命老区配套建设和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设等经费要列入同级财政预算。”③但这些年来,黔东南州、县(市)两级财政,均未能将重大党史课题研究或资政专题研究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这也是导致党史成果转化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是党史成果成熟度不高。如台江、剑河、施秉等县对红军在贵州活动期间,在当地成立党组织、建立革命政权、组建人民武装进行武装斗争等的研究成果不足,导致革命老区申报工作推进缓慢。州、县党史部门对红军各部特别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王稼祥、陈云等革命领袖转战黔东南的史实考证不细,对红六军团西征及中央红军长征转战黔东南特别是黎平会议的历史地位和新时代价值研究不深不透,对龙大道、杨至成、周达文、龙云、罗统一等黔东南籍革命历史人物的挖掘和相关生平研究不到位等,研究成果与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特别是红色旅游的实际需要还有差距。

  四是激励机制不健全。一方面,从事党史研究人员,大多是党史部门干部,即使申请到党史研究课题,除了有限的差旅费可以报销外,不能领取相应的劳务报酬,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从事党史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导致党史成果偏少。另一方面,党史成果的的知识产权和使用权,基本属于项目批准单位或项目所在单位,导致党史成果转化激励政策不能落实到位,党史研究人员难以获得相应的报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史成果转化积极性。

  三、促进党史成果转化的对策措施

  1.转变思想观念。首先,我们要改变党史部门的传统观念,要充分认识到党史工作者不仅需要存史、资政、育人,还要推动党史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其次,我们要加强与地区、与各学科间的合作与交流,不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学习借鉴其他地区和学科的先进经验,丰富党史研究成果,并提高党史成果的转化利用率。

  2.加强人才培养。按照健全机构、稳定队伍、提高素质、充实力量的要求,加强党史工作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党史干部队伍,并确保党史工作机构编制稳定。对一些工作年限长,工作能力强,工作成绩突出的党史工作者,要妥善安排使用好。重视党史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干部交流,把党史部门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交流纳入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体布局,建设一支适应党史工作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干部队伍。加大党史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力度,省委党研室每年可组织举办1-2期党史业务培训班,有计划地选送州、县党史部门的干部到省内外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党史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时,定期组织党史系统干部到省内外考察学习和培训,定期选派州、县党史年轻干部到上级业务部门跟班学习,提升业务能力。努力培养一支党性原则强、思维能力好、文字水平高,熟悉地方情况、了解历史沿革的党史干部队伍。

  3.加大资金投入。财政投入资金的不足,严重制约着党史课题研究的开展和成果转化。如2013年9月,黔东南州委曾提出,“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工作重点,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开展服务大局、贴近现实的资政专题和重点课题研究,推出一批对加强党的建设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借鉴作用的专题资政新成果。”④并给党史部门下达了一系列资政课题研究任务。黔东南州委党研室在完成《凯麻同城化发展》《黔东南州产业园区建设》《黔东南美丽乡村建设》等资政专题研究后,因财政投入不足,缺乏课题经费,《黔东南革命老区与同步小康建设》《黔东南州工业发展》《黔东南州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黔东南州旅游发展》《生态文明示范州建设》等资政课题研究未能如期开展。因此,党史部门必须有财政经费来保障党史课题研究及成果转化。地方政府和财政部门,应当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合理安排党史专题研究和资政课题研究经费。要拓宽党史课题研究经费来源渠道,允许党史部门与企业联合开发研制那些企业投资兴趣相对较浓的红色旅游线路及旅游产品,既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也有利于促进党史成果转化,进而达到实现“双赢”的目的。

  4. 建立健全机制。制定和完善党史干部、研究人才科研成果评审奖励管理和学术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党史研究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是构建开放共享互动的产学研协同机制,围绕新时代新新征程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及革命老区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红色旅游发展等需求,组织党史部门全面梳理党史成果资源,完善实施党史咨询服务网络计划,动态发布党史成果目录,推动党史成果与地方党委政府及社会需求有效对接。二是出台对党史研究人才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党史优秀成果奖励办法,适当增加专项奖,在全国、全省范围内评选表彰工作业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推出在全省乃至全国党史界有影响力的优秀党史成果。三是加大党史成果的奖励力度,对积极投身党史研究、推动党史成果转化的党史工作者,不但要给予资金上的奖励,还要作为领导干部重点培养对象予以关心关注。四是要树立标兵典型,搞好5年一度的全国、全省党史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优秀科研成果评选推荐工作,大力宣传先进人物事迹,让广大党史工作者学有榜样,赶有方向,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形成崇尚先进、不甘落后、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

  总之,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必须以新的精神面貌、新的奋进姿态,学深悟透、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积极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实际举措,深化党史研究,努力抓好学习贯彻成果和党史成果转化,积极推动新时代党史工作再上新台阶。


  (吴隆文)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把握新要求 勇担新使命 展现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