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征编研究>红色记忆

“毛主席送毛衣”体现的情怀

作者:张永文     来源: 本站     发布时间: 2022-11-17 16:46:02  点击:3150    

  1934年12月,中央红军长征根据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决议转兵进入黔东南苗岭腹地,向黔北进军,途经剑河县中都村(现柳川镇镇江村)陡寨村民组时,看到村道旁一位60多岁的苗族老婆婆和她的小孙子穿着补丁摞补丁的单衣,饥寒交迫、奄奄一息地倒在路旁。红军指战员们立即围了上来搀扶起婆孙俩,并关心询问,此时毛泽东从后面走来,见前面围着很多人,急忙问发生了什么事。一位红军战士答道:“老妈妈说,她家一年收的粮食全被地主抢光了,她儿子前几天也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她没有活路,只好和小孙子四处讨吃的。”听到这话和看到此情景,毛泽东黯然泪下,这是他长征第一次流泪。于是他当即脱下身上的毛线衣,并行李中取出一条布被单,又叫警卫员拿了两袋干粮,一同送给老婆婆。并蹲下来,亲切地对这位绝望的老人说:“老人家,你记住,我们是红军,红军是‘干人’的队伍。”老人穿上温暖的毛线衣感动地直点头,嘴里连声念叨:“红军,红军……”领着她的小孙子,连连作揖,颤巍巍地走了。

  老一辈革命家陈云撰写的《随军西行见闻录》记载了此情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著名画家黄天虎在重走红军长征路采风活动中听到这个故事后,触景生情按“毛主席送毛衣”情景创作了一幅“春风送暖”的国画,被省里送到北京参加全国的大展,引起了轰动,现这幅画展陈于黎平会议纪念馆内。当时他还采访到见证的一位老红军讲述毛主席送出的是“一件破旧、褪色的红毛衣”,也是隆冬时节毛主席进入苗岭山区穿在身上保暖御寒的衣物。1954年,毛主席送给苗族老婆婆的这件红毛衣,被遵义会议纪念馆收藏。

  “毛主席送毛衣”成了红军长征中的感人故事,被作为领袖关心少数民族劳苦大众的佳话流传至今,是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它践行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与人民心连心、同甘苦、共命运的情怀,生动诠释了伟大长征精神,是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对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有深远的影响和教育意义。

  一、“毛主席送毛衣”体现领袖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最终实现这一伟大目标。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践行初心和使命展开了艰苦奋斗,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新中国成立后,又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一代伟人、开国领袖毛泽东,为探求救亡图存的正确道路,青年时期就志存高远,立下了拯救民族于危难的远大志向,既表现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仰天长问,又表现出了“水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浩然壮气。他是中共一大13位代表之一,从参加建党的那一天起,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当成自己毕生坚守的初心使命而为之奋斗。早在建党之初,毛泽东深入安源路矿开展工人运动,在工人夜校上课时,他形象而生动地说:“‘工人’的‘工’字上面一横是‘天’,下面一横是‘地’,中间一竖就是我们工人,我们工人可以顶天立地!”接着他把“工人”两字连起来写成“天”,并告诉大家:“我们工人就是‘天’,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力量大于天!”动员工农大众联合起来反抗剥削和压迫,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起来进行无产阶级革命,为实现初心使命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同时他一家先后有六位亲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满门忠烈,无怨无悔,初心不改,不辱使命。

  在中央红军长征初期,由于实行教条主义、逃跑主义的错误军事路线,使红军受到惨重损失,遭到“左”倾领导人的排挤和打压并身处逆境的毛泽东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为摆脱被动挨打的局面和全军覆没的危险,力主放弃原订到湘西与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避开强敌围追堵截,实行战略转兵到敌人力量薄弱的黔北建立新根据地,并促成召开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的第一次政治局会议——黎平会议,作出新的战略方针的决定,开启伟大转折之航。为使红军顺利通过贫瘠的黔东南苗岭山区,打破国民党反动派污蔑共产党“共产共妻”等反动宣传,毛泽东要求红军战士,必须与贵州各族人民建立亲密关系,严格执行民族政策,以平等态度对待各族人民。红军总政治号召每位指战员送一件物品给少数民族兄弟,作为红军第一次到贵州的见面礼物,并发出《关于注意与苗民关系,加强纪律检查的指示》。毛泽东看到苗族群众衣不蔽体,心酸泪下,身先士卒,做出表率,亲自送出毛衣,忠实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彰显领袖的风范和情怀,赢得了各族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和拥护。所以红军战士在迷茫的时候,发出“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的呼声。人民群众在翻身得解放的时刻,唱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是人民大救星”的心声。

  二、“毛主席送毛衣”体现为民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为人民谋福址,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

  出身在农村农民家庭的毛泽东,从小目睹中国老百姓深重的苦难和外国列强对中华民族的践踏,深刻认识到只有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才能救中国,才能解救万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对中国的劳苦大众有着深厚而朴实的情感,因而提出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的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他一生心系群众,关心人民疾苦,殚精力竭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从创建中国工农第一个武装割据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便将土地问题作为解决农民生存权的关键,通过打土豪分田地,按照男女老少平均分配、有劳动能力者多分的原则进行土地分配,以实践耕者有其田的社会理想,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不仅极大地激发了苏区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热情,而且使广大农民发自内心拥护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并在中央苏区开启了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的伟大尝试,成立边区人民政府,实行能充分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工农兵代表大会,苏区群众在政治与经济权益上得到了保障,激发了他们跟共产党走的政治热情。1944年9月8日,在延安中央警备团战士张思德的追悼会上,毛泽东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指出中国共产党“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我们的一切工作干部,无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使其成为了那个时代共产党人进行党性锤炼必读的“老三篇”之一。在即将取得抗战胜利前夜召开的中共七大上,在毛泽东的提议下,将“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唯一宗旨写入党章,从此“为人民服务”成为共产党人的根本价值取向。新中国建立之初,毛泽东及其所领导的共产党人所接手的中国是一个饱受战争创伤、满目疮痍、一穷二白的烂摊子,面对困境,他带领全体人民建立了保证和维护人民当家作主政治权利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以工农为主体的人民群众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命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建国后,他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高呼“人民万岁”,使第一台蒸汽机、第一架飞机、第一辆汽车等研制而成,“两弹一星”横空出世,甩掉中国“贫油”的帽子,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改天换地的英雄气概,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

  1934年在中央苏区,毛泽东就深刻地指出,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就必须关心群众的“痛痒”,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把人民群众的冷暖作为共产党人工作的落脚点和着力点。在长征中,中央红军面对强大的敌人,不仅要以大无畏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但不忘解救所经地受欺压的劳苦大众,打土豪分浮财救济贫困群众,为民办好事实事,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民族政策,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唤起工农大众革命的觉醒,传播革命的火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由于受国民党政府苛捐杂税压榨和军阀蹂躏,旧中国中贵州人民群众特别贫困,绝大多数衣不蔽体,骨瘦如柴;小孩在隆冬时节一丝不挂,瑟瑟发抖。他们被形象地称为“干人”。毛泽东及红军指战员把他们当成亲人,宁愿自己受苦受寒,也要将穿在身上的毛衣送给“干人”,所以有“红军到,干人笑”的歌谣流传。彰显了共产党人深厚的为民情怀,践行人民至上的理念,用实际行动把“为人民打江山”传递给劳苦大众,赢得人民群众“共产党好,毛主席亲”的称赞。

  三、“毛主席送毛衣”体现鱼水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党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军爱民、民拥军,是我党我军的是光荣传统,也是长征乃至中国革命胜利的力量之源。

  早在红军初创时期,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和向井冈山进军中反复告诫部队,工农革命军是人民的军队,要爱护人民,维护老百姓的利益。长征时期,党和红军通过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动员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军民建立了鱼水深情,才使红军取得万里长征的伟大胜利。

  “毛主席送毛衣”的亲民爱民举动,是当时红军将士与黔东南苗族同胞鱼水深情的一个缩影,它是中国共产党人身体力行、关心群众疾苦、践行初心使命的典型事例和历史见证,温暖和感动了当地老百姓,使苗族同胞明白了红军是穷人的队伍,红军就是苗族的亲人。对红军的态度,由最初的敌视躲避转变为消除疑虑、亲近相助,并积极行动起来,自觉为红军带路架桥,帮助筹粮舂米,挑运物质送行,救护红军伤病员,掩埋牺牲的红军烈士,踊跃报名参加红军,与红军协同作战,为红军转战黔东南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据时任红九军团司令部参谋处文书林伟《一位老红军的长征日记》记载:仅红九军团在剑河县城休整时,就有160余名苗族青年参加红军,还专门成立了一个苗族新兵连。据统计,红军长征过剑河时,共有400多名群众自愿加入红军队伍,投身革命事业。同时记载:红九军团进抵岑松镇时,这里有一个姓刘的苗民秀才,为这一带最大的土豪劣绅,又是民团团总,有团丁上千人,枪三百多枝,要亲自率领民团上山扼守南门寨,这里地势险要,只唯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往镇远,想阻止红军通过。红军首长得知情况后,给这姓刘的苗民秀才写了一封信,说明红军是工农大众的队伍,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为推翻欺压少数民族的国民党反动派,拯救苗夷同胞,路过此地,请他让道而行,日后重赏,在红军这封信的宣传和说服下,通过南门寨时未发生任何情况,一路无事,顺利通过此处险地,向镇远进军。毛泽东与红军同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鱼水情怀,帮助红军长征顺利通过黔东南。

  “毛主席送毛衣”感化巍巍苗岭,情暖悠悠清水江,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初心使命,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永驻人间。

  (张永文)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黔东南的抗日救亡运动与抗战文化